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运营11个、已完工即将运营5个、正在建设27个。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昭通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乡村CEO学院,第一期46人已顺利结业,为乡村新业态经营管理搭建起了人才保障平台。
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307家民营企业帮扶367个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23个。2022年6月,村里成立云南鲁甸县云中乐谷农旅专业合作社,办事公正、热心村里大小事务的聂正唐全票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如今,他家的房屋改造后一间客房标价398元,经常爆满。在帮带师傅的指导下,他学会了苗家八大碗菜品的制作工艺流程,现在能独立加工了。永善县永兴街道明子村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践行两山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与村内涉农企业合作,形成以水果种植为主,兼顾畜牧养殖的发展模式,走实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路子。
47家省级定点帮扶单位持续帮扶昭通,投入资金1.14亿元,协调引进项目85个1.65亿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东华大学等6家单位派出挂职干部47名,投入资金2.17亿元,协调引进各类资金8360万元,帮助建设项目306个。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正待谱新篇。
2020年末,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9899元,增幅14.3%。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措施,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综合采取产业带动、稳岗就业、政策兜底、节支减支等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增收成效显著。这一幅幅如画美景的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魄力和智慧。四时风光皆是漫漫征途的印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
回顾年度记忆,发展的鼓点铿锵有力,奋斗的片段铭刻于心。编者按: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在浓浓绿意环绕下,青石砖、白粉墙、绿树林,处处彰显新农村气息,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233元,增幅15.69%。乡村振兴之于昭通,不仅是民生之要、崛起之策,更关乎昭通未来。这一年,全市上下同心,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铆足干劲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干笃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11438元,增幅15.53%。时下,走进农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窗户干净明亮。面对新发展机遇期,昭通全市上下一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对昭通的发展要求,通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努力谋划乡村振兴这盘棋,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在乌蒙大地迈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伐编者按: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在浓浓绿意环绕下,青石砖、白粉墙、绿树林,处处彰显新农村气息,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这一幅幅如画美景的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魄力和智慧。
时下,走进农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窗户干净明亮。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措施,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综合采取产业带动、稳岗就业、政策兜底、节支减支等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增收成效显著。
回顾年度记忆,发展的鼓点铿锵有力,奋斗的片段铭刻于心。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正待谱新篇。2021年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11438元,增幅15.53%。四时风光皆是漫漫征途的印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这一年,全市上下同心,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铆足干劲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干笃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233元,增幅15.69%。
2020年末,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9899元,增幅14.3%。乡村振兴之于昭通,不仅是民生之要、崛起之策,更关乎昭通未来。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如今的乌蒙大地上,630万昭通干部群众正携手同行,在新的发展征途上,一路劈波斩浪,奋楫前行。面对新发展机遇期,昭通全市上下一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对昭通的发展要求,通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努力谋划乡村振兴这盘棋,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在乌蒙大地迈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伐。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1273元、同比增长20.67%回顾年度记忆,发展的鼓点铿锵有力,奋斗的片段铭刻于心。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正待谱新篇。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在项目招引上用力、进度上用功、服务保障上用心,让项目来得了、落得下、建得顺、长得大,为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编者按: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在乌蒙大地上,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依然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项目加速推进,已竣工的厂房崭新整洁。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因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这一年,全市上下同心,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铆足干劲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干笃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四时风光皆是漫漫征途的印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如今,放眼昭通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绿色硅铝、新能源电池、新型建材……一个个新兴工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催生新动能,形成新业态……处处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景象。
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列全省前列。截至12月10日,全市已开工建设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重点项目42个,投入资金140亿元,其中合盛、旗滨、中晟(一期)已经竣工投产。与这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昭通对外公布了2023年1—3季度的发展情况,GDP增长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位列全省第一,是撤地设市之后20多年来的首次编者按: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
2023年,因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与这一个个壮观场景相呼应的,是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昭通对外公布了2023年1—3季度的发展情况,GDP增长8%,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位列全省第一,是撤地设市之后20多年来的首次。
这一年,全市上下同心,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铆足干劲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干笃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截至12月10日,全市已开工建设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重点项目42个,投入资金140亿元,其中合盛、旗滨、中晟(一期)已经竣工投产。
在乌蒙大地上,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依然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项目加速推进,已竣工的厂房崭新整洁。回顾年度记忆,发展的鼓点铿锵有力,奋斗的片段铭刻于心。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